利辛样本:一头牛“跑”出三百亿产业链——全国牛业大会下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路径
来源:乐鱼网 发布时间:2025-08-30 04:41:27
一场国家级行业盛会,一个传统农业大县,一条以牛兴业的发展新路。安徽利辛用实践诠释了:高水平质量的发展,就藏在一头牛的故事里。
2025年8月28日,第十八届全国牛业发展大会在安徽利辛拉开序幕。这场首次落户安徽的行业盛会,不仅是对利辛肉牛产业实力的高度认可,更是观察中国县域经济高水平发展的一个精彩窗口。
从传统养殖到全产业链布局,从单一生产到三产融合,利辛以牛业为支点,正在撬动乡村振兴与产业升级的多元可能,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高水平发展之路。
利辛县深挖自身资源禀赋,依托210万亩耕地与年产约200万吨秸秆的优势,将安徽省“秸秆变肉”暨肉牛振兴计划的政策机遇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动能。
当地政府基于对省情、县情的深刻把握,谋定而后动。利辛县率先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任“双组长”的肉牛全产业链发展领导小组,建立县委常委包保规模企业机制,逐级压实责任。
针对传统养殖“小、散、弱”的局面,利辛县横向划定望疃、中疃、阚疃三镇为“三疃旺牛”产业圈,在设施用地、项目招引等方面予以支持;纵向创新提出“支部建在牛背上”理念,通过上下联动精准排查,建立台账掌握产业数据。
在望疃镇的欣浩翔食品有限公司养殖场,每头肉牛都佩戴详细记录生长情况的耳标,技术员定期抽检,科学制定营养配方,保障牛肉品质。公司董事长高亚成介绍,借助“徽牛云”平台,实现全程精准高效的经营数据和预警分析,预计每出栏1头牛可节约生产所带来的成本100元。
在欣浩翔公司的养殖场,“徽牛云数智平台”如同一位智慧管家,通过智能耳标实时监测牛只体温、运动量等关键数据,结合TMR中央厨房精准配料,使养殖效率提升30%,人力成本降低40%。
金融创新也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。当地养殖户孙海永办理了肉牛“活体贷”970万元,财政提供贴息,有效助力其度过市场周期、扩大养殖规模。
2024年5月,全国首个肉牛价格指数“保险+期货”试点落地利辛,养殖户以购买目标价格保险的方式将价格下降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,为肉牛养殖户提供了风险管理的新工具。
针对当前肉牛产业实际困难,利辛县出台支持肉牛全产业链发展十条政策,设立2亿元专项基金对产业链延伸配套领域进行股权投资,支持新建牛场用地保障、基础母牛繁育等关键环节。
在阚疃镇昊东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万头养殖场,场床一体化技术将牛的卧床与运动场合二为一,打碎的秸秆、谷壳等加上复合发酵菌种堆成牛床,不仅能消除养殖异味,还可以自动发酵成有机肥。
“之前养殖场夏天臭味扑鼻,周边村民意见很大。现在用秸秆做牛床,圈里基本没味儿,牛也不易生病。”昊东公司办公室主任贾爱琳介绍,“这些牛床半年后变成有机肥,卖给葡萄基地,能提高甜度还不伤地。去年光卖有机肥就赚了几十万元”。
利辛县还引进安徽能源集团生物质天然气项目,可满足1.5万至2万头牛的粪污消纳需求,年产530万立方米生物天然气和2万余吨固态有机肥及液态沼液。
吉诺生命健康有限公司则利用牛血等材料,生产细胞培养基、血清等生物试剂耗材,实现边角料的再次价值跃升。这种“吃干榨净”的模式,让肉牛产业的附加值得到最大化挖掘。
利辛县敏锐地意识到,要想提升产业价值,必须改变单纯外销活牛的模式,向精深加工要效益。
一头肉牛,在价格景气时直接售卖给屠宰场,价值约为2万元,若通过精细加工,其价值将大幅攀升,还可以媲美一辆小汽车的售价。
位于利辛县光明路的安徽徽扬食品有限公司,主打产品刘六盒牛肉,工艺传承了上百年,入选利辛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公司副经理秦小军介绍:“我们紧盯牛肉产品的技术开发、生产和销售,目前自主研制并上市了刘六盒黄牛肉酱卤制、特色休闲小食品两个系列,销往上海、浙江等20多个省市”。
在公司直播区,主播刘雅琪正在进行直播带货:“欢迎进入直播间,我们售卖的牛肉都是现卤现切的,安全、健康、营养”。据介绍,公司会根据顾客的不一样的需求,将牛肉分割、包装好,快递到顾客家里。
利辛县还引导肉牛加工公司利用现代加工技术和装备,生产开发低温牛肉食品、保健牛肉制品、医药用品以及方便类、速冻类、休闲类牛肉制品,建设肉牛产品“中央厨房”,利用线上线下营销模式,不断开拓市场。
利辛县将“一头牛”与“一块布”(纺织服装产业)巧妙融合,挖掘“牛郎织女”文化内涵,打造出独特的文旅体验。
2025年七夕期间,利辛县举办“中国七夕·利辛伏牛节”系列活动,以“乐享伏牛·全民娱乐”为主题,策划四大板块的丰富活动。由拐角街徽牛美食文化街、西淝河湿地公园、各商业综合体三大区域,联动23个乡镇,呈现“好吃、好听、好购、好玩”的全民休闲娱乐嘉年华。
拐角街徽牛美食文化街区汇聚了多家牛肉主题餐饮店,推出“刘六盒”酱牛肉、“万礼”五香牛肉、“康美味”现切涮肉等特色产品,成为备受欢迎的网红打卡地。
大会期间,利辛设置“乐享伏牛·通关全城”活动,以“穿利辛户外、品全牛盛宴、看篮球赛事、游养心利辛”为核心,在多处地点设置打卡点,推动文旅深度融合。
这种产业生态的构建,不仅丰富了利辛的产业内涵,也提升了县域的知名度和吸引力,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站在新起点,利辛锚定“种好粮、养好牛、做好菜”的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。通过“有突出贡献的公司+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,全县已有几千户农户户均年增收3万元以上。
“妈妈把天上的彩虹穿在人们身上,爸爸让地上的牛肉香飘四方。”一位纺织女工和牛肉制品研发人员夫妇的女儿在作文中这样写道。十年前,新婚的孙艳萍随丈夫李廷伟回到利辛,如今一个在纺织企业轻触屏幕、指挥50多台纺机如银龙飞舞,一个在肉牛深加工企业专注副产品研发。他们对现在的生活很满足。
在利辛,还有许多像李廷伟夫妻一样曾经在外打拼的人,在家乡的产业浪潮中找到了稳稳的幸福。
利辛县委书记张吉明表示:“当下,‘养好牛’是全县上下高度统一的认识。力争到2027年实现全县肉牛出栏30万头、全产业链产值300亿元,打造为区域重要的肉牛种源供应基地、绿色数智化养殖基地、精深加工基地和高端优质牛肉产品供应基地”。
全国牛业发展大会的聚光灯下,利辛县以“一头牛”引领产业升级,用“一块布”织就发展锦绣,向全国展示了一条以特色产业推动高水平发展的成功路径。如今,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利辛正以“牛劲”蹚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,以“牛气”搏出一个产业兴旺的新天地。
这片土地上的创新实践已经超越了产业本身——它展现了一个传统农区向现代化强县的华丽转身,印证了县域经济高水平发展的无限可能。利辛的“牛路子”不仅为同类地区提供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宝贵经验,更彰显了中国广大县域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奋勇争先的磅礴力量。
放眼未来,利辛将继续以“三牛精神”砥砺前行,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画卷中,书写下县域经济高水平发展的辉煌篇章,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更多的“利辛智慧”和“利辛力量”!(柯南/文 汝雪枫/图)